top of page

紙物園:打造一片保護環境、尊重弱勢的綠蔭

文/李修慧

從「紙物」回到「植物」的綠色循環

 

樹木被砍伐,經過去皮、研磨、漂白,被製造成紙。但你是否想過,紙張,也能恢復一棵植物的樣子?讓廢紙循環再生,正是這次三明治工「紙物園」展覽的初衷。

 

位在新北市八里的「樂山教養院」與台北市大安區的「喜樂家族」,都是照顧身心障礙者的機構,也都是三明治工長期合作的對象。我們時常在這兩個地方舉辦工作坊,帶領身心障礙者的孩子探索藝術。

 

2016年,我們以樂山院生的畫作為主題,設計了一款名為「一起愛樂山」的2017年月曆。這款月曆雖然廣受喜愛,但我們卻發現,製作月曆的過程,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許多廢紙。為了完成月曆,這些被裁掉的部分,只能成為垃圾。

 

於是我們思考:是否能給這些紙,再一次循環重生的機會?

 

「紙物園」展覽的概念因此逐漸成形。我們向印刷廠蒐集白色的、彩色的廢棄邊材,並與樂山教養院、喜樂家族共同合作,蒐集他們在工作坊完成的植物畫作,最後,將被裁掉的紙與植物畫作結合在一起。

 

我們利用雷切技術,在廢紙上,裁出跟畫中植物一模一樣的輪廓。並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的設計圖書館「不只是圖書館」,進行了為期14天的展覽。

 

我們將一株株用白紙裁成的小植物,仿照工地鐵皮圍籬上的「植生牆」小盆栽,垂直的「種」在圖書館的一面牆上。此外,我們也在圖書館的自習桌中間,擺上廢棄色紙裁成的立體小盆栽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將活潑的討論,帶進色調冷硬的圖書館中

 

不只是圖書館的館長劉芳說,在以金屬為主、色系冷硬的設計圖書館中,這些彩色的小盆栽與純白的植生牆,很成功的為圖書館注入了活潑、輕鬆的氣氛。很多讀者,看見桌上色彩豔麗的紙物小擺飾,都忍不住停下腳步和這些盆栽合照。

 

除了靜態的展覽,我們也帶著喜樂之家的孩子來參觀。喜樂之家的成員,外表看似大人,但心智年齡卻停留在幼稚園或小學。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廢物循環利用的抽象概念,但他們都認得哪株植物是自己畫的。

 

此外,我們也在不只是圖書館,舉辦了一次講座,分享我們這次展覽、創作的經過。

 

劉芳說,這場講座最特別的是,來的人不是只是藝術或設計背景,還有醫療背景的藝術治療師、偏鄉服務的公益工作者。過去的講座,一直都只有單向的分享,比較少人提問,只但這場講座因為參與的人們背景不同,最後反而變得像討論會一樣熱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原來,身心障礙者的作品,這麼美

 

2017年3月,我們也帶著紙物園,的走出安靜的圖書館,來到熱鬧的草地市集。參加嘉義「草草藝術節」的市集擺攤。

 

至今邁入第9屆的草草戲劇節,由長駐嘉義的「阮劇團」創辦。每年3月,邀請台灣各地的藝術工作者來此演講、展覽、表演。我們在攤位裁製大量白紙做成的植物,讓逛市集的民眾,親自上色,並戴在頭上或貼在身上,妝點自己。這樣的互動攤位,吸引了無數親子參加,兩天的活動,有超過100株形色各異的「紙物」經過民眾的巧思,成為他們那天身上最特別的配件。

 

期間,我們也告訴參觀的民眾,這些紙來自印刷廠的廢紙,並用電子螢幕播放樂山教養院和喜樂家族的畫作,讓他們看到這些紙物重生前的樣貌。多數的孩子,看見畫作的第一個反應就是:「好漂亮!」但在知道這些畫作來自身心障礙者後,所有民眾的反應都如出一轍覺得驚艷,有的甚至忍不住驚呼,「原來他們畫得這麼美!」

 

 

設計,不只是美學的堆砌,更能解決問題

 

我們也把民眾開心作畫、妝點自己的照片,回傳給樂山教養院的院生。雖然他們無法親自參與,但也深受照片中的歡樂氣氛感染。

 

樂山院生小惠很愛戴髮箍,看見不少人把長條狀的紙製植物,貼在頭上當作髮箍,自己也躍躍欲試。而同樣是身心障礙者的小廷,看見相片裡的人們專心致志的著色,竟然說也想要一起參加。

 

雖然在草草戲劇節與靜態展覽時,因為人流來來去去,有時候很難清楚解釋身心障者遇到的困境。

 

但對我們來說,紙物園只是打開一扇窗,讓這些來自印刷廠廢紙、出自身心障礙者之手的藝術品,自己說自己故事。這幾天,烙印在民眾心中的「紙物園」意象,或許有一天,能在他們心中生根、發芽,長成一棵關懷弱勢、再生環保的繁茂大樹。

 

不只是圖書館館長劉芳則為我們下了更特別的註解,「在既有的美學校育下,設計好像成了美學的呈現、堆疊,許多設計師也藉此獲利。但我認為,設計的本意應該是『解決問題,提出想法』。」

 

而我們所做的,就是用設計師的角度,讓大家同理弱勢的需求,拉近這些「被貼上標籤的人」與一般人的距離。劉芳說,「三明治工所做的事,貫徹了設計的意義。」

合作單位-樂山療養院、喜樂家族、不只是圖書館

Other Project

bottom of page